福建夹层玻璃的成型:
与成型有关的参数是:变弧速度、进栅距离、风栅有效长度、急冷往复速度、边辊下压时间、上压辊作用时间、定位器作用时间、上风栅预提升时间、玻璃长度。
1、变弧速度
它是指玻璃进入风栅后,风栅由平变弯的速度,其设定的原则:
半径小、玻璃薄要求快一些;半径大玻璃厚要求慢一些。SM 2型的设备一般不要超过350,SM 5型的设备一般不要超过400。
2、进栅距离
它是指玻璃出炉后,玻璃的前端达到风栅的位置。
3、风栅有效距离
它是指玻璃进入风栅后,玻璃的后端达到的位置与玻璃达到前端之间的距离。
4、急冷往复速度
它是指玻璃在风栅里摆动的速度。它设定的原则是玻璃薄半径小速度快;玻璃厚半径大速度慢一些。但必须注意,如果急冷往复速度快了以后,玻璃的后端可能会跑出风栅,就必须对风栅有效距离作适当的调整。
5、边辊下压时间
它是SM 2的一个参数,指风栅两头的压辊作用时间,当玻璃出炉后先到达前面第1根压辊,靠汽缸把压辊下压,但玻璃还必须跑到后端把玻璃的后端也压一下,以消除直边,由于生产的玻璃弧长不等,玻璃由前往复到后需要一段时间,这就是边辊下压时间。只有玻璃两端都压过后才能吹风,不然玻璃会断裂。尤其是SM 2—2 5型的设备。
6、上压辊作用时间
由于SM 2小弯段的适用范围比较大可以达到半径450,为了使形状达到要求,采用了对压成型的方法,当玻璃出炉后在风栅里是靠上压辊压住玻璃成型的,一般弧度在半径1000以上的可以不用压力,靠压辊的自重就可以了。半径在1000以下的可以用压力,那就需要一个加压的时间,这就是上压辊作用时间。一般可以把它设为与急冷时间差不多就行了。
7、定位器作用时间
由于玻璃比较窄而且比较长,玻璃从上片台到加热炉,经过一段时间的加温,出炉时高速到风栅,有可能跑偏,玻璃常常会翘角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在风栅里安装了一个定位装置,它能使玻璃调正,消除翘角。它的设定原则是:玻璃出炉到达位置,向后摆动时,就可以下落。
8、上风栅预提升时间
小弯段的上风栅是跟下风栅一起变弧的,变弧后它的链条松的,当吹风结束后,下风栅展平时,它也会展平把玻璃砸坏,这就需要有一个将链条事先收起来的动作,这就是上风栅预提升,它的时间设置的原则是:半径小时间长,半径大时间短,但千万注意链条不能收得太紧,尤其是半径小的时候,太紧了会把风栅拉坏。
9、玻璃长度
这是小弯段多工位设备必须设定的一个参数,玻璃在炉内的位置,完全取决于玻璃长度。玻璃长度设长了,会使玻璃在炉内的往复的距离缩短,出炉后会使风栅有效距离缩短。应该按玻璃的实际长度设定。